关于组织江苏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
省级特教专职教师上岗培训的通知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《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,根据《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(2017-2020年)》(苏教基【2017】22号)以及《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苏教基【2018】25号)的要求,加快培养我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教专职教师,提高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能力,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(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)拟面向江苏省各市开展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教专职教师上岗培训,现制定如下方案:
一、培训目标
依据《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》及准入资格要求,结合实施融合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,通过有计划、分层次培训,使得受训教师具备融合教育的专业理念与素养,掌握开展融合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,提高开展融合教育资源支持与服务的能力。
二、培训对象
全省普通学校资源教师。
三、培训内容与方式
培训分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,完成基础理论培训并 参加四门课程考试全部及格后方可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学习:
1.基础理论。通过在线学习视频,从理论层面充分认识和了解特殊教育基础理论。主要内容包括融合教育概论与实务、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、特殊儿童教育评估、特殊儿童行为管理。
2.实践操作。通过现场教学、实践操作、参观考察等方式, 帮助学员从实践层面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、操作方式与管理方法。主要内容包括资源中心建设与管理、特殊儿童教育评估、个别教育计划、课程与教学调整、教育康复技术。
四、培训组织与时间安排
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、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负责 组织培训期间的学习、考试等安排。
培训时间:
1.基础理论授课
学员需完成的“特殊教育基础理论”在线课程学习,线上资源观看方式:学员登录江苏教师管理系(https://www.jste.net.cn),在页面右方“课程库”中搜索“江苏省融合教育特教专职教师上岗理论培训数字资源”即可访问。课件是浏览模式,不计时间与学时,属于公益课程。
2.实践操作授课
四门特殊教育基础理论考试全部及格的教师,方可参加南京实践操作培训,具体安排另行通知。
五、培训收费
1.学员免费接受“特殊教育基础理论”在线课程学习。
2.实践操作授课前统一组织理论课程考试。每门课程考试服务费400元,包含出卷、改卷、监考、场地安排等费用。四门课程共计1600元/人。
3.实践操作培训费6600元/人。实践操作培训费用包括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费、材料费、师资费以及在南京实践操作培训的食宿费等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根据缴费情况开具相应发票。培训如涉及往返交通费由参训教师回原单位报销。
六、付款方式
账户信息:
户名: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
账号:4301012319002130850
开户行:中国工商银行南京燕子矶支行
行号:102301000446
七、成绩评定与证书
1.9月7日和8日举行基础理论线下考试,具体考试通知请及时关注QQ群。
2.实践操作课程成绩评定以个案分析为主,提交课程作业(个案评估报告、IEP实施方案、课程与教学调整计划等),专家评核通过为合格。
3.两项成绩均合格的学员,将颁发“江苏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教专职教师上岗结业证书”。
4.无故缺课一次或请假超过五分之一课时的学员,不得参加基础理论考试或实践操作考核。
八、其他安排
请各单位将培训回执单(PDF扫描盖章)(附件2)及时报送至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赵老师。
联系电话:025-89668333。邮箱:jjc@njts.edu.cn
请参加培训的学员及时加QQ群:937807156
附件1 培训单位简介
附件1
培训单位简介
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坐落于“博爱之都”南京,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,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,兼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。学校由教育部于1982年创办,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予以资助支持,初名“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”,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,隶属教育部管理。1997年学校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。2002年升格为专科院校,更名为“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”。2009年成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单位。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,学校筹建“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”。2015年正式获批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。
学校是全国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单位、中国残联首批残疾学生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学校、“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”“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”“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”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”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”“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培训中心”“江苏视障人员教育考试支持研究中心”。学校先后荣获“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”“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”“江苏省文明单位”“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”“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”和“江苏省智慧校园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学校现有栖霞、江宁和浦口三个校区。校舍建筑总面积20.34万平方米,教学科研仪器设施设备总值9319.55万元。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87.17万册,数据库资源22个,拥有电子图书373万余册,馆藏结构以特殊教育、学前教育、康复医学、残疾人事业类、师范人文类为主,形成特色鲜明的藏书体系;南京无障碍图书馆(盲文阅览室)收藏盲文、大字本图书1万余册,盲文期刊10种,无障碍电影489部,其中盲文图书藏书量居国内高校前列。学校建有校内实验(实训)室95个,校外实习基地249个。“特殊儿童康复实践教育中心”和“特殊教育教师实践教育中心”为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。“特殊儿童障碍与干预技术”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。“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虚拟仿真实验”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。“音乐治疗与康复虚拟仿真实验”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。“基于全媒体传播平台的国家通用手语节目开发与推广”获批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项目。“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”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。学校建有国内第一所教育类历史博物馆——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,馆藏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相关实物、文献、史料等2000余件(册、套),室内展区有通史馆、文献馆、技术馆、体验馆、特藏馆、影视馆与中国残疾人集邮馆等,室外展区有复明一号大型手术车展室。
学校设有特殊教育学院(省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)、教育科学学院、康复科学学院、音乐与舞蹈学院、语言学院、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、管理学院(无障碍管理学院)、美术与设计学院(阳光学院)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体育学院10个学院,共开设25个本科专业,涉及教育学、文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管理学、医学、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。“教育学”“公共管理”“中国语言文学”“数学”为“十四五”江苏省重点学科。特殊教育、公共事业管理2个专业为国家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小学教育、手语翻译、学前教育、康复治疗学、教育康复学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音乐学等12个专业为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特殊教育专业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。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、省级一流课程14门、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3门、省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。立项省级重点教材12部。承担教育部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。
学校科研工作立足行业特色、服务政府决策,近年来牵头成立“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”,作为主要承担单位研制《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《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》《就业年龄段智力、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》等国家标准,编写、发布《残疾人蓝皮书》《无障碍环境蓝皮书》,多项成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采纳,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。学校建设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、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、江苏省残疾人事业研究智库研究基地、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11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。近年来,学校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,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优秀成果奖8项。
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470人(其中残障大学生262人),自有专任教师445人。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48%,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90%。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省教学名师、省“333高层次人才工程”培养对象、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高层次人才、江苏高校“青蓝工程”培养对象、省“双创博士”、省“青年五四奖章”等百余人。
建校41年来,学校始终恪守为中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办学宗旨,秉承“博爱塑魂”校训精神,大力实施“特色发展、融通发展、创新发展、开放发展”四大战略,着力办强特殊教育、办大康复教育、办特师范教育、办亮融合教育、办优残疾人事业管理人才培养,共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等培养了3万余名专门人才,桃李满天下,被誉为“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”。(更新至2023年6月12日)
附件2
培训回执单
填报单位: 市(区) 负责人 联系电话
序号 | 姓名 | 性别 | 身份证号码 | 工作单位 | 学科 | 联系电话 |
1 |
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|
5 |
|
|
|
|
|
|
6 |
|
|
|
|
|
|
7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