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

发布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2-04-21浏览次数:747


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

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,原常州市聋哑学校,由邑人戴目创建于194410月,随着学校的定位和生源发生改变,201712月更名为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。2018年增挂“常州市特教指导中心”牌子,引领我市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。

学校以“开放融合,多元共享,为师生幸福生活奠基”为发展理念,融“三年学前康复教育、九年义务教育、三年综合职业高中教育”为一体,2012年起开设中职阶段智障学生教育班。

(一)课程建设

学校学前康复教育以口语训练为主,促进聋儿语言发展。主要实施“主题教学”,采用游戏活动、情景再现等手段,集体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形式,分类分层进行语言康复训练。

学校义务教育与普通中小学接轨,其中语文、数学均采用普校教材。学校以苏教版为基础版本,因校制宜,因材施教,拓展实践沟通与交往、自我规划、生活练笔等校本课程,并在不断深化书法、美术、乒乓、舞蹈等传统校本课程的基础上,正式开设虎头鞋制作、KenBlock创客等课程,给不同个性的学生以不同的选择。

在综合职业高中阶段,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聋生身心特点,先后开设了服装工艺、中西面点、美容美发、乒乓等课程,既兼顾专业类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,又保障大多数学生的就业需要。学校还勇于探索,拓宽办学思路,于201210月成立常州市特殊教育职业高级中学,招收具有接受职业教育能力的培智生,自主开发并实践培智职高支持性课程,还与市残联合作,成立常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,为全市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;学校还积极建立校企之间的协作机制和互动平台,与万豪酒店、希尔顿酒店等企业之间建立协作关系和交流平台,加强实训基地建设,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力和创新能力,拓宽特殊学生的就业渠道。

融合教育课程不断完善。一方面,学校立足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,着力开展社会融合课程,主动加入“一加爱心社”,“小龙人”公益活动,将课堂搬到医院、消防、民防、机场、书局等地,将生命教育、环保教育、安全教育、个性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充实其中,促进学生主动发展。另一方面,学校借助普校的力量,引进普校师资,为本校学前教育、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动力,开拓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课程。目前学校学前班、聋职高班定期走进我市普通幼儿园、旅游商贸学校,与他们一起开展教学活动,让学生融入主流,学会沟通与交流。

(二)德育建设

学校以“幸福教育”为核心,提出了“三维”教育目标(阳光、自信、感恩),通过不断推进“三多工程”(多维评价,多样舞台,多种文化),构建“幸福德育”体系,让每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,提升素质的全面发展。

1.多维评价,展现更加立体的学生观。学校在虚拟货币评价机制的基础上,创建学生成长护照积分制,构建以班主任、学科教师、宿舍管理人员全员参与、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,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德学生多元成长评价中,促进学生主动发展。

2.多样舞台,浸润学生心灵成长:学校努力打造系列化、品牌化、精品化的德育活动,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舞台。“爱 融合”融合体验、校园艺术节、民俗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特殊学生提供了体验、成长、展示的平台,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,充分彰显了聋校学生的活力与风采,丰富了特校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。

3.多种文化,促进学生集体前行:学校不断推进“一班一品”建设,并且做细、做强、做精,班级文化引领着学生的成长,学生的个性特长获得发展,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辉。

(三)教育科研

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,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,先后进行国家级课题《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》 、《“电子书包”在聋校课堂的校本化运用》,省级重点课题《聋校生存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》、《聋校语文课程的校本化实践研究》、《聋校术科手语的研究》,市级课题《聋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》、《基于微视频构建聋校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》、国际交流项目“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”等研究。其中国家级课题《“电子书包”在聋校课堂的校本化运用》获“十二五”教科研全国先进集体奖一等奖。学校实施课题的滚动发展,《基于聋校课标的听障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》被确认为省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课题,《基于微视频聋校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》被确认为江苏生信息化研究重点资助课题。


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、乔石、李岚清等先后视察学校。学校先后获得“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学校”、“全国残疾人艺术培训基地”、“江苏省模范学校”、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”等荣誉称号。